2010年10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卷二

考试总分:4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0年10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卷二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简述社会进步的原因。[6分]
  • 2. 试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12分]
  • 3. 试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认识意义。[12分]
  • 4. 试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相互关系及意义。[12分]
  • 5. 简述意识的本质。[7分]
  • 6. 简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6分]
  • 7. 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7分]
  • 8. 主张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是[1分]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着的特征是[1分]

    A时代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1分]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11. 实证主义哲学取消哲学的世界观职能,主要是由于它[1分]

    A抛弃传统哲学

    B排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重视逻辑、语言分析

    D侧重方法论的研究

  • 1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1分]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 13.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1分]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

    B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C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

  • 14. 哲学基本问题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分]

    A是同一个问题

    B没有必然联系

    C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D哲学基本问题是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具体化

  • 15.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表现在[1分]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得以实现

    C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D社会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 16. 国家的本质是[1分]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 17.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有[1分]

    A客观存在

    B客观精神

    C物质和精神

    D思维和存在

  • 1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1分]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 19.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1分]

    A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B唯心主义的认识观点

    C唯心辩证法的变化观点

    D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 20. 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了新成果,这是[1分]

    A必然的结果

    B命运的安排

    C偶然的巧合

    D偶然中隐藏着必然

  • 21.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是[1分]

    A唯物论

    B唯理论

    C诡辩论

    D经验论

  • 22. 经济基础是指[1分]

    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要素的总和

    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 2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规律,是因为[1分]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一般过程

    B它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C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始终起作用的规律

    D它决定并且制约着参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 2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1分]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 25. 系统的最本质特性是[1分]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开放性

    D有序性

  • 2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1分]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知识的

  • 27. 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这种观点[1分]

    A只是唯物主义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观点

    C只是不可知论观点

    D既可以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观点

  • 28. 社会意识是[1分]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 29. 劳动者是指[1分]

    A一切人

    B体力劳动者

    C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的总和

    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人

  • 30. 坚持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就是坚持[1分]

    A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观点

    B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观点

    C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的观点

    D群众运动都是天然合理的观点

  • 31.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1分]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 32.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1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 33. 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1分]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 34. 因果联系是[1分]

    A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B事物之间的一种外在的联系

    C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D一切前后相继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 3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1分]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力决定分配和交换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 36.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1分]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先进的指导思想

  •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1分]

    A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D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 38. 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2分]

    A我思故我在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人为自然立法

    E因果关系是习惯性的联想

  • 39. 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在于[2分]

    A强调了理论的预见性

    B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C离开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把认识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或方面绝对化

    E把理论、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东西

  • 40.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2分]

    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补充

    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

    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

    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 41. 人手脱离人体就不再具有人手的价值和作用了,这说明[2分]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的作用不能脱离整体

    C要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

    D部分与整体存在着有机联系

    E失去了部分就没有整体

  • 42.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表现为[2分]

    A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为它服务

    B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为它服务

    C适合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

    D不适合内容的形式阻碍内容的发展

    E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 43. 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是[2分]

    A阶级斗争已变成人民内部矛盾

    B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

    C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D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E阶级斗争表现为人民群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斗争

  • 4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2分]

    A没有脱离理性的纯粹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和飞跃

    C没有脱离感性的纯粹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E认识的真正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45.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2分]

    A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E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

  • 46. 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2分]

    A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D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 4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2分]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