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考试总分:4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简述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7分]
  • 2. 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 3.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与根本区别。[7分]
  • 4.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6分]
  • 5. 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6分]
  • 6. 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12分]
  • 7. 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有关表现,分析下面一段话:“腐朽落后思想及其诱发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损害社会主义形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破除这种腐朽思想,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切不可手软,必须长期坚持,抓出成效。”[12分]
  • 8.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1分]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9.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1分]

    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1分]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11.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1分]

    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12.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1分]

    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

  • 1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1分]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 14. 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1分]

    A实体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 15. 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分]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 16. 国体指的是[1分]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

    D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

  • 17. 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1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 18. 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1分]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 19.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是[1分]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

  • 20.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1分]

    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

    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

  • 21. 从本质上说,科学是[1分]

    A人类的各种知识

    B知识的理论体系

    C人类的实践经验

    D人类的理性认识

  • 22.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1分]

    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

    D民主进程的加快

  • 23. 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1分]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 24.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1分]

    A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B生活质量的总观点

    C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D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

  • 25.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1分]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26.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1分]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27. 下列选项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1分]

    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28. 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1分]

    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的实践

  • 29.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1分]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 3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1分]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 31. 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1分]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 32. 物理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1分]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

  • 33.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1分]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 34. 生态系统是指[1分]

    A人类与地理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B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综合体

    C动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D植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 35. 下列社会发展各个系列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1分]

    A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B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 3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直接由[1分]

    A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C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

    D党的践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 37.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1分]

    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38.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2分]

    A它结束了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地位

    B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

    C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D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E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

  • 39. 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2分]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 40.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2分]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精神文明的发展

    D政治文明的发展

    E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 41.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2分]

    A客观辩证法

    B主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 42.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C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D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体裁的关系

    E社会意识中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关系

  • 43. 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2分]

    A个人交往

    B群体交往

    C物质交往

    D战争交往

    E精神交往

  • 4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的有[2分]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E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 45.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2分]

    A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D生产劳动是改造自然的活动

    E生产劳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46.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心理的有[2分]

    A人们的情感、情绪

    B人们的愿望、要求

    C人们的风俗、习惯

    D人们的道德观点

    E人们的艺术观点

  • 47. 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的有[2分]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

    C无产阶级推翻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

    D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技术革命

    E改变产业结构的产业革命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