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考试总分:4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2分]
  • 2. 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容。[7分]
  • 3.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分]
  • 4. 为什么说“人性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7分]
  • 5.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12分]
  • 6. 简述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7分]
  • 7. 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12分]
  •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1分]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 9.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1分]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 10.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1分]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 11. “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1分]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 12. 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1分]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 13.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1分]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

    D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

  • 14. 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1分]

    A社会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局限性

    C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

  • 15. 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1分]

    A人既有自然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然价值

    B人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物质价值

    C人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

    D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我价值

  • 16.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1分]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胡[1分]

    A客观性

    B矛盾性

    C实践性

    D社会性

  • 18.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1分]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 19.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1分]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世界统一于精神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 20.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1分]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 21. 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1分]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 22.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1分]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

  • 23. 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的是[1分]

    A所有制结构

    B产业结构

    C分配结构

    D生产方式结构

  • 24.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1分]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 25.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1分]

    A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 26.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1分]

    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2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1分]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 28.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1分]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 29. 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1分]

    A它们具有阶级性

    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 30. 国家的政体是[1分]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 31.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1分]

    A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 32. 意识的本质是[1分]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 33.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1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 34.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1分]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 3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1分]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 36.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1分]

    A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37.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1分]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38. 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2分]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宇宙大爆炸论

    D细胞学说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39.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2分]

    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 40.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2分]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达到完全一致的过程

    E人们逐步摆脱社会规律制约的过程

  • 41. 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2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2.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2分]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 43.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2分]

    A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力越来越高

    C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E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 4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2分]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 45.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2分]

    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E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

  • 46.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2分]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E它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47.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2分]

    A自然经济社会

    B信息社会

    C工业社会

    D农业社会

    E渔猎社会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