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一

考试总分:3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自考《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一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八声甘州》)[1分]
  • 2.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1分]
  • 3.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1分]
  • 4.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1分]
  • 5. 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态度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的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了。——选自《容忍与自由》(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8分]

    A(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B(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

    C(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D(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8分]

  • 6. 根据给出的文字材料,写一篇关于“青春中难忘的事”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剧本,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青春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如果你浪费了青春年华,那是很可悲的。因为青春只能持续很短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30分]
  • 7.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1分]
  • 8. 我用放大镜观察最初提到的红蚂蚁,看到它狠狠咬住敌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断了对方剩下的触须,可自己的胸部却被黑武士撕开了,露出了内脏,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结实,无法刺穿。这痛苦的红武士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它们在杯子下又缠斗了半小时,当我再次观战时,那黑武士已使敌人身首异处,但那两个依然有生命的脑袋,挂在它身体的两侧,犹如悬吊在马鞍边的两个恐怖的战利品,两个红蚂蚁头仍死咬住不放。——选自《蚂蚁大战》(1)这里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2)从哪里可看出红武士的极度“精神狂热”?(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描写方法?(4)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8分]

    A(1)这里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B(2)从哪里可看出红武士的极度“精神狂热”?

    C(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描写方法?

    D(4)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8分]

  • 9.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选自《断魂枪》(1)概括这段话描述的大意。(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8分]

    A(1)概括这段话描述的大意。

    B(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

    C(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8分]

  • 10.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1分]
  • 11.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种树郭橐驼传》)[1分]
  • 12. 长门灯暗数声来。(《早雁》)[1分]
  • 1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选自《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2)指出“雕栏”两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3)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4)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以乐景写哀”?[8分]

    A(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B(2)指出“雕栏”两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

    C(3)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D(4)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以乐景写哀”?[8分]

  • 14. 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1分]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 15. 《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1分]

    A对比反衬

    B象征暗示

    C类比彰显

    D侧面烘托

  • 16. 《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1分]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7. 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1分]

    A雄奇飘逸

    B沉郁顿挫

    C通俗易懂

    D清朗峻爽

  • 18. 《鹧鸪(zhè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1分]

    A同来何事不同归

    B头白鸳鸯失伴飞

    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

    D谁复挑灯夜补衣

  • 19. 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1分]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 20. 《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1分]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 21. 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1分]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西湖七月半》

  • 22. 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1分]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 23. 《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1分]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

  • 24. 《苦恼》的主旨是()[1分]

    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

    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C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 25. 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1分]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 26. 《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1分]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 27. 《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1分]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 28.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1分]

    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 29. 《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1分]

    A夹叙夹议

    B幽默风趣

    C充满激情的抒写

    D不动声色的白描

  • 30. 《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1分]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 31. 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1分]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 32. 《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1分]

    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

    B如何礼贤卞士

    C如何报效知己

    D如何求取功名

  • 33. 《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1分]

    A停杯投箸

    B抽刀断指

    C背诵《汉书》

    D杀妾食肉

  • 34. 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2分]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35. 《八声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2分]

    A不忍登高临远

    B想佳人、妆楼颐望

    C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nèn)凝愁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E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36. 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2分]

    A《垓下之围》

    B《先妣事略》

    C《秋夜》

    D《我与地坛》

    E《都江堰》

  • 3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

    B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

    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

    D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E《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

  • 38. 《宝黛吵架》所体现的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心理特点有()[2分]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

    B假情试探,言不由衷

    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

    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E吵架之后,多有后悔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