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
A(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B(2)作者举了哪些论据?属于哪种类别?
C(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10分]
A(1)文中所说“胜利者”、“丰功伟绩”、“笑嘻嘻地”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B(2)这里所写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C(3)“治人者”“治于人者”各指什么?[10分]
A(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题目是什么?写于何地?
B(2)解释“三顾”、“两朝”的含义?
C(3)分析它的抒情特色。[10分]
A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B艰苦奋斗、知难而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学习外国、自强不息
A外貌描写
B行为描写
C直接描写
D侧面描写
A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得到十五城,开拓疆土
C愿奉璧往使,以建功业
D以口舌为劳,谋取高位
A行遇物,辄持取
B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C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D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B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C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A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方向吹
B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
C冲破浓密,化一朵彩雾:飞来了,不见了,没了
D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A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B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
C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
D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D陕西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晴圆缺
A《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B《散文创作谈》
C《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D《论气节》
A后稷
B益
C禹
D皋陶
A《左传》
B《庄子》
C《诗经》
D《吴越春秋》
A腊月初八
B腊月二十三
C除夕
D元旦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渭城朝雨浥轻尘
C巴山夜雨涨秋池
D却话巴山夜雨时
A思知足以自戒
B思谦冲而自牧
C思虚心以纳下
D思江海下百川
A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
B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
C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
D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
A震动
B蠕动
C扭动
D滑动
A杨宪益是现代著名的科普作家、小说家
B贾祖璋是现代著名的翻译家、诗人
C叶圣陶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D茅以升是现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
A《追悼志摩》
B《哭小弟》
C《我与地坛》
D《箱子岩》
E《北京的春节》
A吴宫花草埋幽径
B旧时王谢堂前燕
C南朝四百八十寺
D三山半落青天外
E总为浮云能蔽日
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B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C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D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E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A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B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
C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E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
A夕餐秋菊之落英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D人淡如菊
E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