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4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
A(1)心上人惨遭毒打,黛玉为什么只是"无声之泣"?
B(2)"你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否出于黛玉的真心?为什么?
C(3)这里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6分]
A(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B(2)从何处可以看出?这段景物描写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C(3)杜甫《登高》中的哪一句化用了这段描写的情境?[6分]
A(1)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
B(2)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C(3)从这里可以看出《秋水》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6分]
A(1)请回答:"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
B(2)"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
C(3)"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什么?[6分]
A(1)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象有何特点?
B(2)"月下飞天镜"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3)最后两句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A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B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
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盘根错节之既经,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A安排材料要突出文章主旨
B刻画人物要抓住典型细节
C艺术品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
D层次安排要做到轻重分明
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层递
A清新淡雅
B豪放飘逸
C苍凉悲壮
D简洁含蓄
A庸俗小市民
B反动统治者
C革命队伍的叛徒
D破坏革命的阴谋家
A"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B"行之乎仁义之途"
C"惟陈言之务去"
D"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
A飞鸟相与还
B心远地自偏
C结庐在人境
D悠然见南山
A玉盘珍羞万钱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闲来垂钓碧溪上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吟应觉月光寒
D青鸟殷勤为探看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A《秋水》
B《赵威后问齐使》
C《答李翊书》
D《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
B老成持重,为国焦虑
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D褊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
A新法是"受命于人主"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
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王之政"
A对比与例证
B类比与对比
C演绎与类比
D例证与演绎
A《种树郭橐驼传》
B《报刘一丈书》
C《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D《马伶传》
A国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A年老多病
B生活艰难
C儿子死了
D苦恼无处诉说
A《季氏将伐颛臾》
B《答司马谏议书》
C《爱尔克的灯光》
D《门槛》
E《炉中煤》
A曹操《短歌行》
B王昌龄《从军行》
C李白《行路难》
D杜甫《兵车行》
E陆游《关山月》
A十年生死两茫茫
B不思量,自难忘
C尘满面,大鬓如霜
D小轩窗,正梳妆
E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A即小见大,展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B通过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C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巧合结局
D精选细节提示人物心理暗示主题内蕴
E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
A《寡人之于国也》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论毅力》
D《种树郭橐驼传》
E《香市》